来到英中已经三年了,虽然这三年中一直期盼着放假这一天,但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还是有些猝不及防。 成长二字是我认为最恰当的,可以用来总结这三年学习生活的词。刚入学的时候由于对国际课程的不了解,英语基础比较弱,看书和读题成为了最大的困难。同学之间的问题也都从“这一题怎么写?” 变成了 “你能看懂题是啥意思吗?” 最令人绝望的是,当遇到不会的理科题目打开搜题软件时,显示的答案却是英语题。但是也正是这种压力和绝望,才使得我的英语水平得以快速的提高。课下翻课本、看外文电影,甚至歌单里的音乐都从陈奕迅变成了梦龙乐队,一切都是为了快速提高英语水平。理科的知识不理解,会运用老师推荐的线上实验室,自己亲手连电路、计数据。与普高不同的是,我们的目标或是专业往往会确立的很早,学校的社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去了解各个科目和专业。高一加入的社团GEEK社就让我对计算机这个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从一开始从没接触过电烙铁,再到做出自己的第一架无人机,再到和同学一起构思制作岩晶灯,一切都是从社团开始。
到高二加入机器人社,通过参观大学机器人竞赛组,让我坚定了学习计算机的目标。但是作为近年来最热门的专业,要求也相对较高,于是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去学习数学和物理,以此提高学科成绩,也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。除此之外,课下也花费时间去了解编程,电脑的使用以及硬件知识,希望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帮助。同时老师和同学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,在对于学术问题有疑惑时,老师会很耐心地解答,直到我理解为止,再加上国际部的课程往往是理论与实验相互结合,并且老师的讲解也生动形象,便于理解。同学之间课下和课上的讨论也会让我对知识记忆更加深刻。由于班内良好的学习环境,本身枯燥的理科科目也变得十分有趣,每当碰到困难的时候,和同学开开玩笑。出去打打球,就又充满了学习的动力。当然结果也是好的,在申请中我拿到了布里斯托大学、杜伦大学、谢菲尔德大学和利兹大学的offer。当然在入学之前,我还应该去多学习相关专业词汇,保证大学的听课效率。当然还是希望未来的自己可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。不为了成为那些历史上的伟人,只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。同时也希望母校在未来越办越好,可以吸收众多优秀的老师,也可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。